清海文理補習班
撇步分享文章
【生物,是孩子看見世界的第一雙眼】 —— 小六升七銜接課
自然教室裡傳來一陣又一陣驚呼聲。不是因為什麼特別的實驗,而是因為——人生中第一次使用顯微鏡,孩子們真的「看見」了生命的樣子。
課堂起點:什麼樣的東西可以被稱為『生物』?
吳主任沒有馬上給答案,而是讓孩子們自由發問:「橡皮擦是生物嗎?會動的機器人算不算?植物雖然不會跑,但會長大、會死耶?」
討論之後,孩子們整理出他們心中的「生物特徵」:
✔ 會變大 ✔ 需要陽光 ✔ 能繁殖 ✔ 有生命週期 ✔ 能對外界刺激有反應 ✔ 能代謝
白板上,一筆一畫都是孩子的思考痕跡。
看見生命的細節——顯微鏡初體驗
吳主任在課堂中介紹了「顯微鏡」的構造與使用方法,並讓孩子實際操作觀察切片,第一次看到「細胞」的樣子,孩子們眼神閃閃發亮。
顯微鏡的基本構造:
1.目鏡:靠近眼睛,讓你觀察放大後的影像
2.物鏡:靠近觀察物(常有低倍、中倍、高倍)
3.載玻片與載物台:放置觀察樣本的平台
4.鏡架與鏡臂:握持與支撐用的主體
5.光源與反光鏡:提供照明讓觀察更清晰
6.粗細調節旋鈕:調整畫面焦距,讓影像清晰
生物課的意義,不只是「定義」與「記憶」而是教孩子如何觀察世界、發問世界、理解世界。
顯微鏡,不只讓孩子看到微小的細胞,更讓他們明白:原來,生命是可以用眼睛看見、用心去發現的。
這堂升七銜接課,是我們送給孩子最珍貴的入門儀式。
在未來的自然課上學到「細胞分裂」、「遺傳」、「新陳代謝」時,會記得今天這個早晨,他第一次把眼睛靠近目鏡,真真實實地「看見了生命」。
踏入中學前的第一堂自然課,由吳主任親自帶領孩子們進入《生物》的世界!
今天課堂的主題是:「什麼條件下的物質,可以被稱為生物?」從光合作用到微生物觀察,孩子們第一次接觸顯微鏡、第一次聽到「生物特徵」這樣的概念,眼神裡滿是好奇與思索。知識的銜接不只是一門課,更是一扇窗,為孩子打開探索世界的大門!
感謝吳主任用溫和的語調和豐富的經驗,讓孩子們在充滿支持與鼓勵的氛圍中,勇敢迎向國中的第一步。
其它相關店家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