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紅豆羊羹出發:一堂實踐世博「食育」精神的美食設課
2025-07-16
2025/7/15 從紅豆羊羹出發:一堂實踐世博「食育」精神的美食課
今天,青海文理的教室裡瀰漫著紅豆的香氣與孩子們的期待笑聲。一堂橫跨語言、文化、食物與生活設計的「大阪世博美食體驗課」,讓孩子們從一顆紅豆開始,進入一場通往世界與未來的學習旅程。
日式紅豆羊羹 / 飲食中的文化設計
今天的課堂主角是來自日本的傳統和菓子——紅豆羊羹(ようかん)。它以紅豆、砂糖與寒天熬煮而成,綿密而不膩,是日本茶道文化中的經典點心。老師們準備好各式材料:紅豆泥、洋菜粉、抹茶粉、玄米茶,還邀請孩子們帶來自家的小糖果、餅乾與蜂蜜,一同參與這場「設計味覺」的體驗旅程。
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輪流動手攪拌羊羹、倒模成型,再發揮創意自由裝飾。有孩子在羊羹上灑上抹茶粉,也有人用餅乾拼成笑臉,搭配一杯熱呼呼的玄米茶,每一份甜點都是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,視覺、味覺與心意兼具。
Amy老師的字卡遊戲 / 食語文化初體驗
課程前段,Amy老師設計了一套日語字卡教學活動,從あずき(紅豆)、さとう(砂糖)、かんてん(寒天)到げんまいちゃ(玄米茶),孩子們一邊唸、一邊比手勢,透過遊戲記憶字彙,彷彿語言成了可以吃的「學習調味料」。
此外,老師還介紹了日本餐桌禮儀,特別教大家在用餐前要說「いただきます」,這句話不只是禮貌,更是表達對自然、農夫與食物生命的感謝。文化與生活的橋梁,就在這小小的舉動中被建立起來。
呼應大阪世博「食育」精神:從一口甜點到世界觀
本次課程不只是學做甜點,更深刻實踐了2025大阪‧關西世博會推廣的「食育(Shokuiku)」理念:
> 食育是:從小培養「正確選擇食物、理解食物來源、尊重自然與文化、實踐健康生活」的能力與態度。
主任特別以近日風災造成南部農損為例,引導孩子們思考食材得來不易,並透過影片與問答讓孩子們認識臺灣在地水果、了解農民的辛勞。每一口食物背後,都是自然、氣候、人力與文化交織的結晶。
透過這堂課,孩子們學會珍惜每一份食材、理解跨文化的飲食智慧,並以創意設計自我風格的甜點作品,從「吃」出發,開啟一場有意識的生活設計練習。
設計未來生活,從今天的甜點課開始
這堂課,是美食製作,是語言學習,是文化理解,更是一場溫柔的「生活設計教育」。在這堂甜點課中,孩子們不只是做羊羹,更是透過味覺、語言、創意與思辨,去建構屬於自己的世界觀。
正如大阪世博的主題所說:
「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」──為我們的生活設計未來社會。
而青海的孩子們,正在用一雙雙甜點上沾著紅豆的手,設計著那個更加感恩、健康、永續、充滿創意的未來。在青海的教室裡,我們以最甜蜜的方式,設計著孩子的世界觀與價值觀。這不只是一堂美食甜點課,更是一份通往世界與未來的溫柔邀請。
寒天的秘密:來自海洋的永續凝固劑
製作羊羹時使用的「寒天」,是一種從海藻中萃取而來的天然植物性膠質。不同於一般明膠來源需仰賴動物性製品,寒天不但更天然,也減少對畜牧資源的依賴,對地球環境更加友善。孩子們在主任的引導下認識寒天的來源——海藻,進一步理解海洋植物在飲食與環境永續中的角色。
這樣的學習不只是烹飪技能的培養,更是一次跨越生態、健康與永續思維的教育旅程。